10種自然療法降血壓之方法-=-【維康健康產品有限公司】

10種自然療法降血壓之方法-=

首頁 >10種自然療法降血壓之方法-=

10種自然療法降血壓之方法-=


10
降血壓之方法


血壓(心血管功能、心臟強度)。心臟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是一種很易量出來的老化生理指標。測量血壓時,第一個數值是心臟收縮壓,例如130/85.130就是收縮壓。正常情況下,此數值應低於120.但年紀愈大收縮壓易升高(尤以高血壓患者更甚,收縮壓代表動脈的彈性,也代表血液進入心臟時動脈的擴張度。只要收縮壓數值堅守或接近正常範圍,代表血管還很年輕。
高血壓很多時是沒有特別病徵,但最終可以引起很多疾病,如心臟病、中風、動脈瘤、腎衰歇等病。最有效快降血壓之方法是用西醫的降血壓藥。但要明白血壓藥很多時會愈吃愈高劑量,不能治本,同時亦有很多副作用,身體質素愈來愈差,要治本去降血壓讀者必需留意以下10種方法:
1.買一台家用之電子血壓計,每天定時量度一下,早上是血壓比較高的時間,以此爲準。
2.消脂減肥 - 控制自己之體重到適當之BMI,在22-24之內。
保健的第一金科定律是保持體重,不要讓體重大幅增加,或突降。第二身要吸收好的脂肪及蛋白質,不要吃反式脂肪,幫助減肥及消脂之補健食品有蘋果果膠(Apple Pectin金雀異黃酮(Genistein葡萄籽素(Resveratrol)減磅5-10磅可以降低血壓5-10度。
3.控制飲食:吃七份飽,少吃多餐,每天最少1-2份生果,2-3份蔬菜,少吃鹽,少用油、少吃澱粉質,留意補充有效減低食慾之保健食品。
例如:山竹素(Mangosteen)洋蔥素(Quercetin)、餐前半小時吃。用餐就不會過量了。
4.保持大便暢通:多喝水,增加食用纖維,可服洋前車子(Psyllium幫助通便,另外益生菌(Dophilus EPS)可調節腸道健康,大便鬆軟。
5.要有充分睡眠,幫助睡眠的健康食品如諾麗果(Noni或用番茄粉(Organic Powdered Tomato)。睡前一小時服用。
6.每星期應有4天以上60分鐘的適量帶氧運動。
帶氧運動心跳率
(220-自己的年齡)x70%之後的出來的數字。就是我們應該達到的心跳率了。例如:你今年是50歲的話,將其套入公式中:(220-50)x70%=119 那麼即是說:當你在進行帶氧運動時,心跳率是最好不要超過每分鐘119次了。
7.年紀大了,血管硬化亦是血壓高之主因,可服用葡萄籽素(Resveratrol洋蔥素(Quercetin複方有助保持血管柔軟。
8.保持血管擴充,讓血液流暢,血壓自然降低可考慮進服精氨酸(L-Arginine擴充血管。
9.若你血很稠,血小板或會很容易走在一起變成血塊(clot),血壓就也因此高起來,對付的方法是服用納豆激酶(Nattokinas,有助打散血栓,以免血管栓塞做成中風之危險,血管暢通而血壓也就能降下來了。
10.研究發現:發現常飲綠茶也可以幫助血壓降低,但每天要飲幾十杯才能達致有效份量,所以每天補充服用綠茶素(Green Tea EGCG提純500mg較為上算,這個數量也差不多相等於20杯綠茶。但要嚴選沒有咖啡因的產品,老人家及癌症病人亦可服用。

資料來源:補健DIY


以上健康及補健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作診斷,預防,治療任何疾病之用,如有任何問題,請向有關專業醫務人士諮詢。


搜尋維康健康產品有限公司的文章

要搜尋維康網頁(www.wenden-health.com)內之文章,最有效的方法是:用Google搜尋器,打進有關植化素的名稱或補健食品的名稱,例如「蘋果果膠」,「綠茶素」或「黑加倫子素」等。或你需要找尋症狀的名稱,例如「血管硬化」,「糖尿病」、「濕疹」等。隔空之後,再打進「維康」,按下去找尋,就會彈出你希望找尋的文章。可能有34篇彈出來。


All products are not registered under the Pharmacy and Poisons Ordinance or the Chinese Medicine Ordinance. Any claim made for it has not been subject to evaluation for such Registration. The products listed in this web site are not intended to diagnose, treat or prevent any disease. For any question, please consult you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本網站內所有的產品沒有根據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或«中醫條例» 註冊, 和作出任何聲明 (聲稱),亦沒有為此該等註冊而接受評核。 本網站內所顯示的內容及產品並不會供作診斷﹑治療或預防任何疾病之用。 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